全球第二例「半同卵雙胞胎」在澳洲出生!發表該案例的澳洲團隊指出,這是一對4歲龍鳳胎,已被確定為世界上第2例半同卵雙胞胎,也是人類首次在子宮內發現罕見雙胞胎。研究作者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Michael Gabbett表示,該現象很罕見,一般民眾不用特別篩檢或過度擔心。
雙胞胎分兩種 同卵雙胞胎機制成謎
根據《Conversation》報導,一般雙胞胎分成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其中又以異卵雙胞胎最常見。當母親的卵巢意外排出兩顆卵,分別與兩個精子授精,並且同時在子宮中發育,就會出現異卵雙胞胎。儘管同時出生,但這些雙胞胎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性別,基因相似度也較小。
若是當一顆卵子與一個精子授精後,起初形成一個胚胎,後來卻發育出兩個胚胎,即是同卵雙胞胎。該雙胞胎有相同性別、相同基因。同卵雙胞胎在全球發生率保持一致,約1千名孕婦中發生4名,目前發生原因仍不清楚。
罕見半同卵雙胞胎 同卵牙周病治療方式卻不同性別
《BBC》報導,該案例28歲母親在6週時進行了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為一對同卵雙胞胎,有共用胎盤等跡象。但Gabbett說,「14週後超音波檢查顯示雙胞胎分別是男性和女性,這不可能發生在同卵雙胞胎。」因此,研究人員採集羊水分析胎兒基因,發現這對雙胞胎共享了100%母親基因,但只有78%父親的基因,顯示可能是半同卵雙胞胎(sesquizygosis)。
想要控制牙周病的牙週治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以去除所有的牙菌斑。良好的個人口腔衛生是最重要的。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每天仔細的刷牙,不讓牙菌斑堆積是戰勝牙病的必要條件。單純的牙齦炎,通常只要進行牙菌斑及結石清除的治療即可改善。經此牙週治療的步驟,牙齦會重新貼附牙齒表面,若能配合個人良好口腔衛生的維護,就會得到相當好的治療結果。嚴重的牙周病就可能需要進行牙週治療手術。手術的目的是要去除難以清除的深層結石及牙菌斑,以有效遏止疾病的惡化,利於牙周組織再生,或以美容手術重建牙齦形態方便病人清潔。如果還有希望的牙齒,可以試著採用GTR(引導組織再生)、GBR(引導齒槽骨再生)的術式來改善牙周的現象,但並非每顆牙齒都可以這樣做,如果判斷錯誤,把預後不佳的牙齒作這些術式,很可能只是浪費您的金錢和時間罷了,對您一點都沒有好處。
半同卵雙胞胎如何發生?正常情況下,當一個精子進入卵子細胞內時,卵子細胞膜會發生變化阻止其他精子進入。Gabbett向《現場科學》表示,可能是同時有兩個精子與一顆卵子受精,此時,受精卵內將出現3組染色體,並分成3個獨立牙周病治療細胞。
他解釋,1個細胞接受來自母親和第1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另一個細胞接受來自母親和第2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第3個細胞則擁有2個精子細胞的染色體。因為細胞需要母親和父親的染色體才能存活,最後1個細胞最終會死亡。倖存的細胞將會結合在一起 然後再分成兩個雙胞胎。
全球只記錄2例 孕婦不用特活動假牙別篩檢
據《衛報》,通常3個染色體的胚胎會死亡,該案例存活確切原因仍然成謎,Gabbett說,另一個可能是2個精子和2個基因完全相同的卵子受精,但這種機率在生物學上難以置信。研究人員調查了近1千名其他雙胞胎的基因,並沒有發現類似案例。據悉,第一個有記錄的半同卵雙胞胎案例發生在2007年美國。
Gabbett表示,這對雙胞胎的細胞有部分擁有女性染色體特徵,其他則是男性染色體,恐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與癌症風險。其中一名女嬰出生前不久出現了血栓,並於4周大時,她的手臂被截肢了。在3歲時,發育不全的卵巢也被移除,以避免癌症。
好消息是目前這對雙胞胎已4歲半,Gabbett表示,該現象很罕見,一般民眾不用特別篩檢或過度擔心。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發生病變,輕者會有口臭、牙齦發紅腫脹疼痛及刷牙流血症狀,嚴重時牙齒會搖動甚至脫落,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籠統合稱為牙周病。牙周病也會透過唾液,經由飲食及家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40歲以上百分之九十有牙周病;另者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造成牙周病不單只有一種病菌,需要精確診斷出是那一種細菌,才能對症下藥,在傳統的牙周治療加上使用雷射光的高能來同時消滅所有感染區內不同種類細菌是最佳方法。